“拔掉的智齿还能‘二次上岗’修复烂牙?”近日,我院口腔医学中心联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专家团队,成功完成一例自体牙移植手术。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黄进伟博士通过显微外科技术,将患者一颗“闲置”智齿精准移植至重度龋坏的磨牙位点,不仅实现“以牙还牙”的功能重建,更开创了“变废为宝”的精准修复新模式。
智齿“再就业”,修复重度龋坏磨牙
今年27岁的王女士(化名)长期受右下第二磨牙困扰:牙冠大面积龋坏至龈下,反复发炎导致咀嚼困难。面对必须拔除的结局,传统种植牙方案却令她犹豫——治疗周期较长且费用对年轻人而言负担不小。
龋坏严重的右下磨牙发育良好的智齿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专家黄进伟博士经细致评估,发现患者右上颌一颗健康智齿形态与缺损磨牙高度匹配,牙根发育良好,完全符合自体牙移植条件。“这颗智齿原本没有功能,但是我们能利用它来修复缺牙。”黄进伟博士说道。经充分沟通,患者表示愿意接受自体牙移植手术。
手术中,黄进伟博士在显微镜放大视野下,微创完整拔除智齿,最大限度保留牙周膜活性,确保移植牙生命力。通过精细化调整受植区牙槽骨形态,确保移植牙与骨窝紧密贴合,提升初期稳定性。术后即刻调低移植牙咬合高度,避免咀嚼压力干扰愈合,并使用弹性固定装置维持移植牙位置,促进牙周膜再生。术后复查显示,移植牙与周围骨组织结合良好,王女士已可正常咀嚼软食,后续将通过根管治疗及牙体修复延长使用寿命。
北大专家赋能,技术下沉惠民生
自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与我院共建区域口腔医学中心以来,北大专家团队将显微牙移植、显微根尖手术等十余项技术引入莆田。通过“手把手”带教与标准化流程建设,推动本地团队技术升级。本次手术依托口腔医学中心的显微镜设备,实现三大突破:无需依赖数字化辅助设备,降低患者经济负担;仅用15分钟完成供牙处理与移植,减少体外暴露时间;术后咬合调磨精准把控,显著降低松动风险,效果比肩一线城市。如今,莆田患者无需奔波,即可用“废弃智齿”低成本重建真牙功能。
从“必拔之牙”到“天然替补”,智齿的华丽转身不仅是医学技术的突破,更是医疗资源下沉的生动实践。随着京莆医疗协作的持续深化,我院将依托北大口腔医院的顶尖技术,推动自体牙移植等特色项目规模化应用,让每一颗牙齿都能在最适合的位置,守护患者口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