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灵武市人民医院内上演了一场紧张而暖心的“早到天使”生命保卫战。一名胎龄仅26+6周的超早产儿在产科娩出,在闽宁帮扶专家、我院新生儿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张一冰与灵武市人民医院医护团队的紧密配合、全力救治下,成功闯过出生后的关键抢救期,为其后续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
当日,灵武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接诊了一名下腹疼痛的孕妇,孕妇被平车推入产科时,经查体显示宫口已开全,情况紧急,家属急切要求全力救治。产科迅速启动多科协作机制,第一时间邀请新生儿科会诊。经评估,由于胎儿胎龄极小、体重超低,且医院针对超早产儿的救治经验相对有限,为最大程度保障抢救成功率,儿科主任立即向闽宁协作专家张一冰主任发出支援请求。此时正在休假的张一冰主任接到通知后,没有丝毫犹豫,火速抵达产房,与儿科主任带领的医护团队迅速组建复苏小组。医疗队员们分工明确、行动有序,提前做好各项抢救准备工作,为即将出生的未成熟儿搭建起了坚实的生命保障线。
随着一声微弱的喘息,胎龄26+6周、体重仅1100克的新生儿娩出。新生儿全身青紫、无哭声,肌张力差且呈喘息样呼吸,情况危急。张一冰主任带领新生儿复苏团队迅速且精准地实施标准化复苏流程:断脐后,立即将患儿放置在预热好的辐射台上,用透明薄膜覆盖保暖,迅速完成气管插管,并给予正压通气,护士同步迅速开通静脉通道。在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下,随着患儿胸廓有规律地起伏,其肤色逐渐由青紫转为红润,心率稳定在125~140次/分,血氧饱和度回升至96%,成功从生死边缘被拉回。患儿转为“稳定转运”状态后,被及时转运至新生儿科,立即给予有创呼吸机支持,并根据患儿情况启动全面的综合治疗方案及措施。
与此同时,放射科立即响应,为患儿及时完善床旁胸片,确诊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Ⅳ级”双肺呈典型“白肺”改变。此时除了呼吸支持,患儿还急需使用促肺成熟药物——猪肺磷脂(PS),但当时医院无此药品。面对这一困境,应家属请求,儿科主任紧急联络上级医院医疗团队,启动跨院联动机制。与上级医院新生儿转运中心建立实时通讯,沟通病情,确认携带PS制剂的转运救护车已全速赶赴。在等待药物的90分钟里,张一冰带领医护团队没有丝毫懈怠,继续通过精准通气管理维持患儿生命体征,根据血气分析精准调控酸碱平衡,为后续治疗争取到了宝贵的黄金时间。
当药物抵达后,立即在床旁为患儿实施完成气管内PS滴注术,抢在生后6小时内的黄金治疗窗完成关键处置,为预防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严重并发症奠定了基础。完成核心救治措施后,患儿生命体征稳定(心率135次/分,血氧饱和度95%),顺利转入上级医院NICU做进一步治疗。
灵武市人民医院作为灵武市唯一的新生儿危重症救治中心,此次抢救是首次实现“26+6周超低体重儿”救治的重大突破,不仅为“早到天使”构筑了从抢救到治疗的健康屏障,更以早产儿救治的技术突破为缩影,书写了东西部医疗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时代新篇。从东海之滨的莆田到贺兰山下的灵武,闽宁医疗人用专业与情怀,在新生儿危重症救治的“生命禁区”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协作长城,诠释了医者仁心的大爱精神。